正确的对待癌症:一篇给患者及家属的文章
引言
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癌症”两个字,通常是十分恐惧和害怕的,的确,作为人类目前仍然无法彻底根治的自杀性疾病之一,癌症正不断侵害着无数的家庭,以我国为例,研究显示,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排名前十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06.06万、结直肠癌51.71万、甲状腺癌46.61万、肝癌36.77万、胃癌35.87万、乳腺癌35.72万、食管癌22.40万、子宫颈癌15.07万、前列腺癌13.42万、胰腺癌11.87万。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且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上升,所以提前做好预防,了解相关知识变得十分的必要,毕竟基因突变是一个随机事件,我们所做的只有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减少患病概率罢了。一旦真的患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至于手足无措。
癌症的起源
在医学上,癌(cancer)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因此其实叫恶性肿瘤更为书面,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w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需要注意的是,肿瘤也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大部分患者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10年的时间,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恶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在几年甚至数月时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大,并可以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导致患者病情进展。而一般良性肿瘤不会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较少出现周围组织侵犯。恶性肿瘤则容易出现周围组织的侵犯肿瘤进一步进展之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途径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下文中描述的内容主要针对恶性肿瘤。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类疾病,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的改变有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在细胞生长、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是指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原癌基因处于低表达或不表达状态,并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原癌基因可被异常激活,转变为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也就是说,大多癌症是因为人类的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这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减少不良习惯,如避免酗酒、抽烟、不良饮食、生活和环境刺激等,以及定期进行筛查来预防它。除此,一些肿瘤如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和化学致病因子可能导致某些癌症的发生。像HPV这些的疫苗如今都开始不断地在我国普及了,由于女性感染HPV几率比男性多,十分建议适龄女性接种。
预防
正常情况下癌症一般分为四期,分别是早期、中期、中晚期、晚期,也是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注意,不同的肿瘤类型处理的方式和五年生存率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对待不同的分期处理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一旦确诊,强烈建议做进一步的全身检查,并与相关医生沟通,确认自己的病情,分期情况)。那么在早期如何预防癌症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远离致癌物质:通过远离致癌物、致癌因素,降低自己患肿瘤的可能性。放射线能致癌,接触射线的工作,或开采铀、钍等矿物,都有致癌的危险。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素,常发生在霉变的粮食、花生或腌菜中。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也被认为是某些癌症的危险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常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可以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人免疫缺陷症病毒不仅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也可以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2、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据WHO报道,80%的肿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所致。喜食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许多肿瘤发病及发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而肺癌、胃癌及肝癌发病居高不下,与环境污染加重,吸烟人数增加和进食霉变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都市生活压力增大,心理因素影响免疫机能,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预防肿瘤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预防的关键。3、经常参加锻炼保持合理的体重: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将有助于降低患各种癌的风险。每天45-60分钟适度锻炼可以让精力更充沛,还可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患病风险。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肾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发病风险。4、保持身心健康,学会享受生活:研究证实,长期情绪低落、压力大、过分忧虑、精神过度紧张,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肿瘤乘虚而入。此外,心理和情绪也影响肿瘤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究其原因,心理和情绪密切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与内分泌,使抗病能力降低,内分泌失去平衡。因此,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对防癌抗癌具有重大意义。(注意这一点十分重要)5、一定要定期体检,建议每年都到医院做一次完全的体检,年龄增大后,还建议做针对性的检查,如40岁以上建议每3年做一次肠镜等等。
我的一些经历及建议
作为癌症患者家属,这一年来去过了大大小小的医院,有许多想说的,首先对于刚刚遇到这个疾病的家属,千万不可慌张,建议立刻做全身的检查以确定癌症分期,如果是早中期,尚有很大可能治愈,一定要去正规大三甲找专业人士咨询病情相关信息,一般早中期是建议进行手术的,手术后有极大可能治愈,假如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手术后放化疗,一定要积极听取,后期恢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营养支持和运动锻炼,此外必须记住,一年至少复查一次(建议半年复查一次)!!!
如果是刚刚发现肿瘤就是中晚期和晚期的患者家属,首先要做的是接受现实,其次,要把自己的认识调整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量延长生命(姑息治疗)。以本人为例,本人在得知母亲患癌(直肠癌晚期伴随远端转移小脑占位)后,选择立即做的第一件事是休学,办理休学手续的那周内,从0开始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可以参考NCCN给的患者指南,如果你想大致了解用药方案,也可以参考专业版。在小脑占位手术后,我立即跟医生沟通将病理样本送检,做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首先通过免疫组化鉴别癌症性质、生长速度、恶性程度和预后,同时确定转移原发灶部位;其次通过基因检测以确定癌变基因有无靶向治疗的可能性,遗憾的是,基因检测的结果是KRAS.G12V,人类至今无可奈何的靶点。手术做完稍事休整后,便开始了化疗流程,对于该病情,基于参照NCCN指南,最后给出的一期化疗(8次)的参考方案是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时由于是KRAS突变,加以贝伐单抗以靶向治疗,化疗单次周期为21天,其中在医院约5天,在家约16天。期间的饮食注意要清淡,同时要注意患者在上药时有没有较强的不良反应,比如呕吐和腹泻等等,一般可以化疗上药前服用阿瑞匹坦,家中应当常备蒙脱石散等药物。除了饮食,用药等等,还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要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愿望,在一期八次化疗的时间内,我花了快一个月快速考了驾照,在回家休息期间租了辆车一起出去玩,也算是满足了心愿,减少了一些遗憾吧。一期结束后,本人决定复学,遂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子,一边陪她化疗一边上课。医院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有些医生毫无医德,点名绵阳市中心医院,不仅收费高昂,医生态度也奇差。在约一学期的继续治疗后,大概在寒假的时候,发现病情进展,当时已经换了别的三甲治疗,于是跟医生沟通后换了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加贝伐单抗,也就是二线方案,同时还针对骨转移做了一些精准放疗。虽然如此,死亡是人生无法跨越的重要节点,但是至少我努力过。刚休学时,县医院的医生说最多3个月时间,最后撑了1年又5个月,至少没有遗憾。最后补充一点东西,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新技术出现,比如重离子治癌技术,微波消融等等,建议上网查询一些相关治疗对患者的要求,看看是否满足,能否进行尝试。此外,即使化疗耐药,如果实在不想放弃,有些新药是处于临床试验期的,假如患者本人愿意的话,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注意:前提是患者本人主观同意!!!)
总的来说,在用药方面,我建议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做一些判断,既不要全部参考医生,也不要全部不参考医生,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医生进行讨论。另外关于进口药和国产药的选择,建议视经济状况而定(虽然进口药大概率比国产药效果好)。此外,更重要的是与患者多沟通,谈心,满足患者的心愿,尽可能减少遗憾,心理健康的建设更加重要,一定不要让患者个人有主观的放弃治疗的想法。
说了很多,这一年也看到太多东西了,医院确实是一个能让你看见世间百态的地方,和很多人交谈过,感觉有很多平凡而又伟大的例子,此处顺便感谢一下绵阳四0四医院肿瘤科3组,反正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吧,别的也不知道说啥了,以上
Comments NOTHING